高恪回到东宫之后,便在思考高熙到底有什么目的。
“阿期,你亲自去广陵侯府召宣英(慕容儁字)和玄恭(慕容恪字)来东宫议事。”
高恪在自我思考无果之后,便让自己的贴身太监,东宫事务总管张期去召自己的俩大亲信兼小舅子慕容儁和慕容恪来东宫帮自己解决。
“太子殿下,慕容家的两位小侯爷来了。”
张期回来之后便对高恪说道。
“快召宣英和玄恭进来,张期你去把门关上,不要让任何人靠近。”
高恪见到张期进来之后,便对张期吩咐道。
“小臣太子侍读慕容儁(慕容恪)见过太子殿下。”
二人进来书房之后,见到张期把门关上,便互相对视一眼。
“宣英和玄恭不必如此,此次召二位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高恪见二人进来之后便将在郑王府之事与二人说了一遍,让二人说说自己的看法。
“殿下,据说郑王妃还在之时,郑王府便是由郑王的侧妃在打理,更何况郑王还多有宠妾灭妻之事。”
慕容儁在听完之后,便对高恪说道。
“殿下,还有当年豫州大战之时,郑武靖王(高熙之嫡长子,郑王世子,高乾与高昂之父高仙固)与备平武桓侯(大将军王象乾之子,王皇后之父,王在亘)之死颇有疑点。
无论是父亲还是祖父在教我们兵法的时候,与我们说过。”
慕容恪随即补充。
而另一边郑王府内,高乾也与高昂在商讨着什么。
次日,时宗室的天倒了,九十的高熙薨于郑王府。
七十七岁的郑王高熙薨于府邸之中。
这样一个几乎见证了齐国兴崛起之路的猛人也是 第三代宗室代表中的最后一人倒下了。
随后齐帝高景,追加高熙为太师,文华殿大学士,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左丞相,谥曰忠武。
并下诏辍朝一月,以国礼待之。
“陛下,如今郑忠武王己薨,太子太师之位无人,储君不可无师,忠武王临终前有一份奏折中提到由宋王高岳接任太子太师,继续教导储君。”
坚定的太子党的右丞相的杨愔上奏说道。
“杨遵彦(杨愔字),朕自认为待你不薄,十余年来你位人臣,步步高升,位极人臣,朕可曾亏待过你?”
高景对下首的杨愔问道。
“陛下,不曾亏待过臣,臣之子杨洪蒙陛下看重招为 驸马,尚公主为妻。
陛下对臣可谓恩宠,但国本不可动摇。
太子仁厚聪慧,忠武王常赞之有贤君之风,况且且太子知兵事,乃拓土之君。
若论立长,太子乃皇后所出之嫡长,诸皇子年岁最大者;论立贤,太子仁德而聪慧,知兵而有武,诸皇子无一人可及也。
此等储君,各国无不盼之,以继正统之位,惟陛下欲废之而立他人。
此实乃不智之举。”
杨愔面对高景的质问,不卑不亢的回复道。
“爱卿,难道朕真的错了吗?
朕只不过是想立,朕喜欢的子嗣继承朕的帝位。
朕担心百年之后,高河母子为太子之所害。”
高景听到杨愔的回答,喃喃自语着。
“陛下,臣有一问于陛下,不知可否?”
“说吧,爱卿有什么事说吧!”
“陛下可否曾想过为什么最后登基的是陛下呢?
当年昭宗的皇子,也就是陛下的兄弟们,才能过陛下者数人,但昭亲为何偏偏钟爱于陛下,正是因为陛下乃是太后所出之嫡子,更因为你的太子妃是大将军的孙女。
陛下,为什么您会变成如此?
之前您与皇后相敬如宾,对太子宠爱至极,并将忠武王调任太子太师,以教导储君。
您又是为什么如此呀!
陛下!”
杨愔说道。
“爱卿,退下吧!
太子太师就由爱卿担任吧。”
“陛下,臣资历尚浅,不敢担任储君之师。
还是依照郑忠武王之奏书由宋王担任太子太师。”
杨愔跪下说道。
“杨遵彦,你这是要逼宫吗?”
高景拔出一旁的剑,架在杨愔的脖子上,对其吼道。
“陛下,如果杨愔的性命可以让太子之位稳固,让陛下不再生出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违背祖制之想法,那么杨愔之性命便不再重要,臣愿以一死来唤醒些下。”
杨愔面无惧色的说到“爱卿可谓朕的潜仰之臣,为何会如此忤逆朕。
难道你己经投靠太子了,想在再成为潜邸之臣。”
高景无力地放下手中的剑对杨愔说道。
杨愔并没有回答,而是一首跪着一言不发。
“好,下旨擢宋王高岳为太子太师。
郑王爵位由忠武王三子高仙芝袭封,并担任皇三子之师。
封皇三子河为恭王,开府仪同三司。”
“陛下,圣明!
但昭宗追赠忠武王之子高仙固为郑武靖王,是准备让忠武王长子一脉袭封王爵,如今又封忠武王三子为郑王,是否不大符合礼制,也违背了昭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