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读全文版》,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魏忠贤崇祯,作者“画凌烟”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明朝的圣旨流行大白话,这是朱元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习惯,这倒是给紫禁城那位穿越客减轻了不少麻烦。毛文龙当场就愣住了。没想到新皇如此慷慨。不仅运来的粮食,还给了自己一个爵位,并且还又加赏了万两白银。像毛文龙这种武将,内心深处最想什么?像文官那样封侯拜相。但这大明的那些文官,一个比一个狡诈,自从土木堡之变后......
《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畅读全文版》精彩片段
“毛帅,粮草又快没了,怎么办啊?”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跑过来,这人也不过才二十出头,但因为常年的军旅生涯,晒得很黑。
穿着一身破旧的军服,脸上还有一块不太明显的刀疤。
此人是毛文龙的义子尚可喜。
毛文龙躺在草窝里晒太阳,听到这种话,顿时又头大起来:“娘希匹的!又没粮了,朝鲜那帮孙子不是说给咱们粮的么!”
“被耍了,那群棒子信不得!”
“狗日的,连老子毛文龙都敢耍,召集弟兄们,去干死他丫的!”
毛文龙从草窝里爬起来,操起刀子,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他的这群马仔们现在在东江过着占岛为主的日子,朝廷管不着,朝鲜拿他们也没办法。
偶尔,他们也会去跟建奴去打打架,祸害祸害北边。
只是粮食这东西太他妈的不经吃了。
这是毛文龙最头疼的。
“毛帅!毛帅!”
耿仲明飞快朝这边本来,那样子好像比北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刚贪污了100万还要高兴。
“什么事,瞧把你小子给乐的!”
“朝廷……朝廷来船了……”
“哦!”毛文龙顿时一喜,“有粮?”
“五艘大船,一定有粮!”
“娘希匹的,皇帝终于想起老子毛文龙了!走,带上儿郎们去迎接钦差!”
很快,一群人便出现在港口。
毛文龙这支军队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辽东南边给建奴形成了强有力的牵制。
徐应元从船头下来,道:“哪位是毛帅?”
“末将毛文龙参见钦差大人!”
“毛帅不必多礼,天子说过,毛帅是辽东大帅,国之良将,今日某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哈哈哈,大人这边请。”
毛文龙用尊敬的语气大声道。
新皇登基也有四五个月了,一声动静都没有,毛文龙还以为新皇帝把自己给忘了。
眼下他扫了一眼船上,顿时的双眼冒精光。
徐应元下了船,便拿出圣旨:“毛帅接旨吧。”
立刻全体将士跪拜相迎:“臣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毛文龙统领东江镇,不畏生死,勇克建奴,乃国之擎天,煌煌大功,赐东江伯爵位,赏白银万两,尚方宝剑,其部将一律官升一级,钦此。”
明朝的圣旨流行大白话,这是朱元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习惯,这倒是给紫禁城那位穿越客减轻了不少麻烦。
毛文龙当场就愣住了。
没想到新皇如此慷慨。
不仅运来的粮食,还给了自己一个爵位,并且还又加赏了万两白银。
像毛文龙这种武将,内心深处最想什么?
像文官那样封侯拜相。
但这大明的那些文官,一个比一个狡诈,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武将断了脊梁,武将就再也抬不起头了。
能得到爵位,毛文龙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臣叩谢吾皇万岁!”
徐应元将圣旨交给毛文龙,又将尚方宝剑赐予毛文龙,后面的人抬上来大箱子,里面装着万两白银。
另外,一些侍卫正在从船上搬运粮食。
徐应元笑道:“恭喜毛帅,天子听闻毛帅事迹后,说毛帅是辽东守护神,毛帅之于陛下,便如同李靖之于唐太宗。”
毛文龙大喜,之前心中对新皇还颇有成见,眼下看来,那个小皇帝人还不错啊!
“多谢天子器重,末将一定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陛下还说,再赐毛帅尚方宝剑,上可斩无德王公,下可杀贪官污吏。”
原本天启帝给了毛文龙一把尚方宝剑,但明显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启帝给的尚方宝剑,在崇祯朝未必就好用了,所以崇祯又给他加了一把。
徐应元又道:“天子还说,将士们在辽东都很辛苦,等来年给将士们加饷银!”
毛文龙大喜。
“天子还说,勇士戍边,不该被遗忘,天子已经命人在天坛的对面,为牺牲在战场的将士修建忠烈祠,所有为国战死的将士都能进忠烈祠。”
这下把大家都激动坏了。
“我们若是战死了也能进忠烈祠?”耿仲明忍不住插嘴道。
“天子金口玉言。”
毛文龙再拜:“吾等愿为天子粉身碎骨!”
这忠烈祠一类的,自古可只有大功臣或者高级文官才能进,那叫做配享太庙,为世人敬仰。
没想到自己这种打仗的莽夫也能进了。
皇帝真是要大大提高武人的地位啊!
“天子还说,粮草不够用,就提前说,保证毛帅粮草充足是第一要务!”
“好好好,一定!”
“对了,天子为江东伯在京师准备了一套宅邸,待东江伯凯旋之时,可入住伯爵府。”
这下把毛文龙这种土匪头子都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老泪纵横。
原来焦躁的心,是彻底安下来。
“我们这地方穷,大人请入帐饮茶。”
“多谢东江伯好意,某还得急着回京师复命,就不多逗留了。”
毛文龙假装留了一下,待将几船的粮食都卸载下来后,徐应元便坐船返航。
尚可喜道:“毛帅,这下好了,有吃的了!”
毛文龙心中也是大喜。
耿仲明道:“那吃完咱们是不是要北上去打建奴。”
毛文龙道:“打个屁啊,怎么打,这么点人怎么打,先在这里待着,还是按照原来的策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毛帅,天子对咱们如此厚礼,咱们……”
“老子又不是说以后也不打,凡是得量力而行,咱们的作用不是北上灭建奴,而是从后方牵制!”
却说徐应元带着崇祯的命令去东江走了一趟,绕道回了京师,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
京师里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眼看新年马上就要来了,朝廷上上下下也在准备。
这个时候,朝廷中有一些不好的风声。
据说是之前皇帝在大殿上杀了礼部侍郎钱谦益,引起了江南那边的不满,而又因皇帝命人拿了山阴监生胡焕猷,在江南一带受了很大的阻碍。
现在江南一片哀嚎,南京那边反应也非常强烈,尤其以东林党人为主。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军人物,刚复官回京师,就被杀,他们集体上奏,再次弹劾魏忠贤阉党祸国。
据说弹劾的奏疏像夏天的狂风暴雨一样。
那边的学生们因为胡焕猷的事情,甚至上街游行起来。
这朝中的局势,再次风急浪高,无数大臣都在观望,有人私下说可能因为钱谦益和胡焕猷的事情,朝中将会再一次引起一场大地震。
而这一段时间,阉党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不停给皇帝上奏疏痛斥东林党人祸乱朝纲。
耳边听说了这些事后的徐应元也预感到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这紫禁城中从来就没有太平过。
东林党和非东林党之争,从万历年就开始了。
然而,当回到皇宫复命的徐应元看到皇帝的时候,却并没有在皇帝脸上见到阴云密布。
皇帝此时正在召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皇帝半个多月前让王承恩派人去南京找的宋应星。
向皇帝汇报了江东镇的情况后,徐应元便站在一旁,也不再说话。
你看看,这位阎尚书多么的不要脸。
朕记得你可是标准的阉党啊,还打算给魏忠贤修祠堂,怎么转眼就开始咬魏忠贤了!
“你先起来。”
“臣不敢!”
“那你就给朕老老实实跪着!”
阎鸣泰心中顿时一沉,卧槽,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阎鸣泰绝对是有利用价值的,虽然滑头,油腻,但却是最适合做兵部尚书的。
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
这个位置的人,需要懂得变通。
李邦华确实是个人才,但还不适合做兵部尚书的位置,他那个人太过耿直,能够深入军政的细节中,做兵部侍郎是最合适不过的。
“朕已经把李邦华招入京中做兵部右侍郎,你有没有意见?”
“天子圣明,臣也觉得李邦华是难得的人才!”
狗屁!崇祯心中暗骂一句,你阎鸣泰心里那点小九九朕还不知道!
“朕要你兵部牵头,让李邦华来,协同吏部和户部,把军饷亏空的问题好好整顿整顿,朕不养闲人!”
“是,天子圣明,臣即刻去办!”
阎鸣泰屁颠屁颠就跑出去了,等出去的时候,背后都全部汗湿了。
狗日的,那群通州卫,害死人啊!
这阎鸣泰刚出去,就看到李邦华进了宫,他对李邦华点了点头,好歹接下来也是自己的副手,皇帝亲自任命的兵部侍郎。
李邦华也非常客气作揖:“阎大人。”
“快进去吧,天子在等你。”
“下官先去了。”
李邦华这个人很有个性,他的性格比较铁!
不是讲义气,是钢铁的铁,就是硬的意思。
据说袁崇焕也很硬,但李邦华是更硬。
袁崇焕之才能在于统领打仗,而李邦华之才能在于整顿军务,严肃军纪。
李邦华入了崇祯的御书房:“臣参拜天子!”
“李爱卿速速免礼,赐座。”
李邦华微微一怔,怎么在皇帝的御书房,还有座位了?
他不敢坐,依然站在一边。
“无妨,坐着说。”
李邦华这才坐下。
“李爱卿,朕等你等的好苦!”
“让陛下久等是臣之过。”
“无妨,你来了,朕就心安了。”崇祯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
“能为天子分忧,是臣的荣幸。”
“李爱卿,你对大明军务有何看法?”
这李邦华是在军区里待过的,他自然是深有体悟。
但崇祯不确定啊,史书上记载这人很厉害,总得实际再问问吧?
李邦华道:“回禀陛下,大明的军务之弊在于三点:一、虚额太多;二、操练废弛;三、军田税高,致使不少人弃田逃走。”
“这虚额太多表现在,军官故以过去兵额来领军饷;操练废弛又导致军纪涣散,普通百姓通过一点钱财便能进入军中占一个名额混吃等死;军田税高又导致需要军人放弃了自己的军田,大大影响的粮食产量。”
“臣以为,当立刻肃整源头,从军官开始查起,需要吏部配合,三十五岁以上的普通士兵,一律发放一笔抚恤,让其回家。”
“制定新的军规,严肃军纪,重整军田。”
“好!”李邦华言简意赅,说到崇祯的心坎儿上去了,“这重整军纪的事,就交给你,朕是希望军队不仅仅有纪律,还要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李邦华突然就不太理解崇祯说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了。
这怎么理解?
“让儿郎们待在队伍里,像回家一样,大家都是同袍!”
“至于价值感,儿郎们保家卫国,不仅仅朝廷当立忠烈祠,邸报上还要大肆赞扬戍边将士,对其家人也要有抚恤和奖励!”
李邦华连忙站起来,行大礼道:“陛下圣明!”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少年皇帝的想法居然如此贴合实际,仿佛自己在军中待过了一样。
“另外,朕听说军饷的发放也成问题,这事朕会让阎鸣泰去解决!”
阎鸣泰那根老油条,别的不行,东挪西凑的找资源是把好手,这就是朕让他继续做兵部尚书的原因。
能保证军队不饿肚子的兵部尚书,那就是好的兵部尚书!
“李爱卿,这大明的军务,需要你好好给朕去整治一番,就先从三大营开始!”
明朝的三大营指的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基本是步兵,是主力军。
而三千营则是标准的骑兵,是最精锐的军队。
神机营就是火器营,有炮兵和火枪手。
在朱元璋开国的时候,军队编制不是这么玩的,这三营是朱棣搞出来的,直接听命于皇帝。
北直隶的二十六卫就是属于三营的。
这三营在明初的时候,哪一个不能打?
把蒙古人打得哭爹喊娘。
可到了崇祯这里,就特么成了搬砖的了!
朕花那么多钱养搬砖的做什么?
一想到今天看到的场面,崇祯就恼怒。
张维贤那个老家伙,仗着自己是英国公,就带着京卫腐败,实在太让朕失望!
“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点了点头:“你放心大胆去办就是,有任何难题去找孙承宗,来找朕也可以。”
“是!”
此时,还在英国公爵府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的张维贤,突然听说皇帝把李邦华调来做兵部右侍郎了,立刻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李邦华,皇帝怎么把他给找来了,而且还要开始整顿京卫的军务!”
张维贤深深知道,这家伙不是省油的灯。
他在天启年间,就去过易州和天津整顿过军务,他整顿军务的手段非常过硬,当时在朝堂上还闹出不小风波。
若不是魏忠贤打压他,估计那把火就烧到京卫来了。
可现在,这明显就是要把火往京卫里烧啊!
京卫现在一大堆的烂账,张维贤简直不敢看,辣眼睛。
这事若是被皇帝知道了,估计皇帝会发飙。
前面有孙传庭练御林卫,现在又来了个李邦华整顿军务,看来小皇帝是铁了心要好好收拾收拾这顺天府的军务了啊!
想到这里,张维贤突然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即便是魏忠贤祸乱朝纲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担心过。
但愿皇帝不要让督察院掺和进来,一旦督察院都掺和进来,必然就会大力查军饷空额的事情了。
心中还是不安,张维贤干脆着了官服,一路向宫里赶去。
派发了一波红包后,现在国库里一共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天启七年的税真金白银大概收了两百万两,基本已经挥霍完。
要不是抄了几个大臣的家,崇祯现在是真的穷得响叮当。
难怪历史上的崇祯不停的要加税。
但加税这种东西就是饮鸩止渴,自杀的行为。
还不如把山西八大蝗商抄家来得爽。
崇祯现在已经是在迫不及待地等待户部报上来抄家的总额了。
不过这事不能全信户部,拿钱是大明官员们的日常操作。
督察院肯定是要核对一遍的。
双方牵制,中间扣的至少会少一些。
这事估计还要等个一个月才会有最终的结果。
毕竟八大蝗商,家大业大,要想把家产全部点清出来,确实需要时间。
然而,很快崇祯就接到了魏忠贤的小道消息,查山西案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拿了钱。
据魏公公的小道消息称所有官员在这件案子里的总收入达到了十万两以上。
吏部、户部和督察院,凡是过手的官员,都拿了。
拿的少的有百两银子,拿的多的高达一万两。
当然,这只是魏公公的小道消息,具体的实际情况,谁都不清楚。
魏公公不嫌事大,建议皇帝也按照贪污罪来处罚这批官员,以正刑典。
崇祯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当一回事,不是崇祯不想,是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审查案子的官员,肯定都拿钱了,八大蝗商的亲属中肯定也有漏网之鱼。
涉及到两万多人,他这个皇帝不可能一个个去查。
就算去查,下面的人也可以随时弄几个顶包的。
古代的信息本身就隔阂很厉害,这种要操作起来实在太简单了。
所以,追究是追究不下去了。
得从根上面来缓和这种凡办事就拿钱的恶习。
更让崇祯愤怒的是,山西案中,查抄出来的粮食预估和结果相差甚远。
这其中也必然有人在中间夺了粮食的。
这种行为着实可恨。
他也不是完全容不得沙子的人,但这种时候来添麻烦,却是该死!
但这笔账确实已经比较乱了,户部缺一个能臣。
朕缺一个财务大臣!
正月初七的这一日,崇祯正在吃饭,听到了一个消息之后,立刻兴奋放下了筷子。
什么消息?
一个人进京了。
谁?
毕自严!
这个人是谁?
历史上,崇祯朝最厉害的财务大臣!
在正统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被拜为户部尚书,向崇祯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政策,执行得都非常好,使崇祯前几年的财务状态得到很大缓解。
他绝对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动不动就提加税。
明末什么最花钱?
打仗!
但这个打仗里面花了很多冤枉钱,就像张维贤的京卫一样,瞒报兵额是常态,军官领空饷是常态。
但万历到天启年间,大家都忙着贪污和党争,根本没有人管这种事。
于是朝廷派发下去的军饷,相当一部分到了军官口袋,朝廷多给钱了,士兵又少拿钱了。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毕自严。
他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公正严明,清廉无私!
他在的时候,辽东可没有饿过肚子,且崇祯的财务状态是越来越好。
他就是崇祯最理想的财务大臣。
崇祯放下筷子,着了一身常服,便着急向外面快步走。
太监和锦衣卫紧紧跟在皇帝身边。
正在文华殿办公的内阁和六部重臣看见皇帝突然快步出来了,都莫名其妙。
但当看到皇帝过来的时候,都出去准备迎圣。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说完,崇祯就向午门走过去,毕自严已经到了午门。
“老臣参见陛下!”
毕自严连忙行大礼。
此次他从南京被紧急调到北京来,也是一肚子的话要跟皇帝天子说。
大明朝民生凋敝,官员贪赃枉法,军饷亏空巨大,军田荒废兼并,都是问题。
商人不法,官商勾结,财税紧张。
每一个问题都是定时炸弹。
毕自严是天生善于理财的那种大臣,他对大明朝的财税弊端一清二楚,但因为在南京,又因为天启阉党作乱,他也无能为力。
现在新皇召见了他,委以户部尚书之职,毕自严总算觉得自己心中的诸多良方可以施展了。
这一年的毕自严已经五十九岁了。
从南京赶了半个多月的路,到北京来,就直接进宫准备陛见,着实是辛苦。
当见到皇帝竟然亲自出来迎接他的时候,顿时就老泪纵横,一把跪在地上了。
崇祯最缺的就是钱啊!
最需要的就是有这样一个人来给自己理财。
崇祯还要大目标,大理想,他的未来,大明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与当今世界争雄。
那都是需要钱的!
“毕爱卿,快快请起。”崇祯亲自上前,将毕自严搀扶起来,“毕爱卿一路奔波,到了京师何不先暂休两日。”
毕自严咳嗽了两声,道:“天子有令,关乎社稷黎民,老臣不敢耽搁。”
“好好好,毕爱卿,走,我们君臣好好聊一聊。”
毕自严见这位少年天子举手投足大气合度,心中更是高兴,心中连呼:大明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眼下诸位大臣还在文华殿前,崇祯道:“诸位爱卿且不必多礼了,公事要紧,都去忙吧。”
大臣们这才各自回了去。
“孙胡子,你与朕一起。”
孙承宗微微一怔,怎么皇帝今天突然叫自己“孙胡子”了?
不过,这个叫法倒是很亲切。
孙承宗连忙道:“是!”
如来道宗、张瑞图等人老老实实待在阁中,他们毕竟不是这个穿越客崇祯钦点的,所以难免受到了一些冷落。
崇祯今天心情好,毕自严来了,自己的财务大臣来了,叫上自己的内阁首辅大臣,接下来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山西案可以顺利结尾,田地制度可以开始谋划改革了,还有军饷亏空,收税这些,都可以一步步来策划了。
最主要的是,有人帮朕来去执行了。
崇祯饭也不吃了,带着两位大臣到了自己的御书房。
他还专门给两位大臣准备了椅子。
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退朝之后,崇祯在自己的御书房单独见了孙承宗。
“孙爱卿,建奴猖獗,朕现在需要一个辽东督师,你认为谁最可靠?”
孙承宗道:“陛下,臣以为,辽东督师非袁崇焕不可。”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
看来历史在这关键的时刻,还是发展到袁崇焕身上了。
袁崇焕在后世的网络上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历史学家们将他定义为民族英雄,可偏偏键盘侠们脑瓜子里就那么点货,张口就是各种定罪。
在张凡这个崇祯看来,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决断可能是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那个兵痞子、丘八当然不是什么好鸟,不服朝廷管辖,这样的将军必然是要好好教训一顿的!
但是眼下建奴不断壮大,朝廷又不得不依靠皮岛上的毛文龙。
正史中,袁崇焕正是觉得毛文龙不服军令,管理失控,才决议杀掉毛文龙。
却导致毛文龙部失控,辽东也失去了一支可以制衡建奴的小规模武装部队。
此时的崇祯思虑片刻,他心中也是担忧的。
袁崇焕有本事,历史上,他的那一套辽东方案很有效果,最重要的是还省钱。
但袁崇焕这人有些狂妄,就说历史上杀毛文龙一事,竟然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杀了。
崇祯道:“王承恩,召袁崇焕来进京见朕。”
“是!”
崇祯又补充道:“对了,朕想准备一些粮草送到东江镇给毛文龙,孙爱卿你意下如何?”
“天子圣明,毛文龙是大明在辽东后部仅存的战力,可以对建奴有很大的牵制作用。”
崇祯点了点头,孙承宗算是大明朝文人里少有对武将很不错的文官,这可能和他通晓兵事有关。
“既然毛文龙的作用这么重要,朕打算再赐他一柄尚方宝剑,赐爵位辽东伯,如何?”
“老臣以为可行,毛文龙部孤身在皮岛,将士艰苦,若是陛下恩赐下去,将士们必然对陛下感恩戴德。”
“如此这般,就由你来提此事,朕批准就好。”
“遵旨!”
这是皇帝的想法,但让孙承宗来做这个好人,显然是向孙承宗表态自己对他的信任已经重视。
毕竟崇祯接下来还需要依靠孙承宗来平稳全国军事大局。
不过,毛文龙那个军阀头子崇祯肯定是不放心的。
等孙承宗走了,他便找来心腹太监徐应元前来,自己写了手谕,让徐应元去一趟东江。
明面上好人要孙承宗来做,但私下里,这收买人心的事,可不能放过。
徐应元带上崇祯的手谕,另外崇祯又从内帑里拿了一万两,这一万两是准备给毛文龙的。
毛文龙不听话是真,但朝廷还是要拿出信任的态度,至少这个特殊的时候要拿出来。
等徐应元带着手谕离开后,崇祯换了身常服,带着王承恩、方正化两个太监,又将许显纯叫上,悄悄出宫微服私访。
王承恩劝阻不成,只能跟着皇帝一起出去。
冬日的北京城严寒难耐,街头没有太多人,大家都躲在屋子里。
崇祯一身素衣,以玉冠将头发束起来,剑眉星目,好一个英俊少年郎。
昨日早朝,朕颁布了永不加赋的圣旨,今日要来看看百姓们的反应。
崇祯觉得,自己的基本盘一定是老百姓和军队,在任何时候,只有掌握了民意和军队,才能说话算数。
这永不加赋是给百姓的第一条,显然还不够,但先扔出来再说。
果然,崇祯在大街溜达了一转,就有听到百姓在讨论朝廷刚颁发出来的永不加赋的政策。
不少地方都在讨论,百姓们称赞这是好政策啊。
有人甚至大声叫好,说新皇登基,当今天子是明君。
听到这些,崇祯心中有了谱。
这北京城繁华倒是十分繁华,街头的酒店有不少客人,街道也很干净。
张凡上一世也是在北京上班,就说这西城,他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不过还是第一次在四百年前的北京西城。
一时间,他竟感慨万千。
王承恩见皇帝眉宇间有喜悦,心中也舒缓了许多。
突然之间,崇祯看见街头角落里,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王承恩道:“公子,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
“不急。”
崇祯向那边走过去,来到几个孩子面前。
“这位公子,给我点吃的吧,就一点点,我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一个脸上脏兮兮的小女孩睁着大眼睛,满眼楚楚可怜地看着崇祯。
“王承恩,先去买两个馒头,再端一碗热水来。”
“是!”
崇祯将斗篷取下,给这小女孩披上,问道:“你父母呢?”
“公子,我是陕西人,我父亲在饥荒中饿死,我和母亲逃到北京来讨生活,母亲在半个月前病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虚弱,她蜷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看样子似乎只想保存体力。
这样能活多久就多久吧。
她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助。
崇祯心一跳,陕西饥荒!
明朝中后期人口暴涨,又逢小冰河时期。
再加上朝廷腐化,行政基本坏死,朝廷只顾重税以凑军费,官员还大肆在里面搜刮民脂民膏,原本就悲惨的农民,别说饭了,连一口粮食都没有。
陕西地带已经饿死了很多人了。
明年,那边就会发生动乱。
后年,李小哥就会带领他的泥腿子们扯开旗子来。
这个小女孩子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轮廓清秀,眼睛又大又圆,只是长期饥饿,脸色发黄。
如果是在21世纪的中国,她一定是在读中学吧,绝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一瞬间,张凡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
这世道,真是吃人的世道啊!
他当然知道明末民生疾苦,但现在亲眼看见后,才深深体会到。
不多时,王承恩便拿来了热馒头和热水。
崇祯蹲下,将馒头一小块一小块揪下来。
人长期不吃东西,必然会暴饮暴食,很可能会噎死,尤其是面食。
崇祯将小块小块的馒头喂给小女孩,小女孩一口一口吃下去。
崇祯又将热水喂给她喝。
等吃完两个馒头,小女孩才逐渐有了一些力气。
一边的许显纯看在眼里,心中想着当今天子竟然是一个千年一遇的圣德仁君。
这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会如此这般对待一个普通百姓?
看来只要忠心一些,自己头上这颗脑袋肯定是保住了。
待小女孩吃完馒头,崇祯将她扶起来。
“谢谢公子。”
“走,我带你去对面的酒楼吃肉去。”
小女孩感动得哭出来:“多谢公子大恩大德,小女子愿为公子做牛做马。”
“先别说了,外面冷。”
崇祯带着这小女孩进了前面的悦来酒楼。
这来凤酒楼可是北京城有名的大酒楼,朝廷大臣、王公贵族,还有富商们都喜欢来这里吃饭喝酒。
崇祯带人进去,那小二一过来,看小女孩满脸脏兮兮的,显然是个叫花子,立刻脸上就变了。
“走走走,这里不招待叫花子!”
许显纯立刻扔了一锭银子,冷声道:“怎么说话的,给我们公子安排最好的厢房!”
小二立刻道:“是是是!”
最新评论